
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宣布,从2025年4月2日起,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%关税。此举旨在迫使汽车制造商将生产线迁回美国,以创造更多本土就业机会。然而,这项政策立即引发市场震动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。

白宫幕僚长威尔·沙夫(Will Scharf)表示,此政策预计每年可为美国带来超过1,000亿美元(约4,200亿令吉)的收入。然而,经济学家和汽车行业专家警告,该措施可能导致美国汽车价格上涨高达12,000美元(约50,400令吉),使得消费者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,同时加剧通货膨胀问题。
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对这一决定纷纷表示不满。加拿大总理马克·卡尼(Mark Carney)认为此举是对加拿大工人和企业的直接打击,并誓言采取报复措施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表示,关税不仅损害企业利益,也会让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,欧盟将寻求协商解决方案,同时不排除报复行动。日本首相石破茂则表示,日本政府将考虑适当的对策,以减少对本国汽车产业的冲击。韩国政府也对此深感忧虑,并计划在4月初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应对策略。

受此消息影响,全球汽车市场股价普遍下跌。美国三大车厂——福特(Ford)、通用汽车(GM)和斯泰兰蒂斯(Stellantis)股价皆大幅下挫,其中通用汽车跌幅达7.3%。在亚洲市场,韩国现代(Hyundai)和起亚(Kia)股价分别下跌4%和3%,日本丰田(Toyota)跌3.7%,日产(Nissan)和本田(Honda)也分别下滑3.2%和3.1%。
尽管特朗普政府坚称此举将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,但许多业内人士担忧关税将推高生产成本,影响供应链,并进一步恶化全球贸易环境。长期来看,此政策是否能真正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,仍有待观察。全球投资者和汽车制造商将密切关注美国政府是否会调整政策,以避免更严重的经济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