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对于许多驾驶者来说,最怕的莫过于开车途中遇到破损路面,尤其是一脚踩进坑洞,不但影响舒适性,还可能造成悬挂、轮胎甚至底盘的损伤。如今,美国通用汽车(GM)为此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:他们研发了一套全新“道路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”,已经在美国正式递交专利申请,并在2025年公开。

这项系统的核心思路,是通过车辆本身的传感器、摄像头、GPS定位与数据云端传输,将道路实时状况采集、分析,并自动生成所谓“道路维护评分”。举个例子,汽车在行驶时,传感器会感知悬挂抖动、轮胎弹跳以及车身姿态的微妙变化,同时摄像头识别前方是否有坑洞、裂缝或水坑,所有数据上传到车载计算单元并反馈至云端,利用大数据分析汇聚各地车主的路况体验,实时更新整条道路的“健康指数”。

驾驶者只要开启原厂导航或辅助驾驶系统(如GM自家的Super Cruise),就可以在行驶过程中获得系统预警:前方若有坑洞、道路损坏或积水等潜在危险,车机会提前提醒,让你选择减速或绕道,甚至自动调整速度和路线以避开烂路。据介绍,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个人的驾驶体验,更是一次让“众包数据”赋能智慧交通的创新尝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套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此。如果有越来越多的车辆行驶在同一条道路并不断上传数据,系统就能绘制出全城、全州甚至全国的“路况健康地图”。相关单位和地方政府可以依靠这些信息,精准地安排道路养护、修复计划,极大提升公共资源利用效率。假如马来西亚未来也能采纳类似方案,相信许多“陷阱路段”都能大幅减少维修盲区,驾驶风险也能有效降低。
GM的这一创意并非单独存在。近年他们还申请了不少面向未来智能出行的专利,如驾驶员情绪状态监测系统(判断你是否紧张、愤怒以减少事故风险)、AR挡风玻璃(自动过滤对向大灯炫光)等,都在说明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加速转型,拥抱人工智能与智能网联技术的浪潮。

这套“道路健康评分”系统还有一个最大亮点——与辅助驾驶功能的深度融合。比如在使用Super Cruise高速辅助驾驶时,车辆将自动依据路况调整策略,若识别前方路面恶劣,会主动减速、避障或建议驾驶者接管。对于那些夜间行车、陌生路段驾驶或极端天气出行的用户来说,这项功能就像贴心“副驾”,能帮你远离爆胎、损车和突发事故的麻烦。
当然,目前该技术还处于专利阶段,距离全球量产普及还需要政策、设备和数据平台的进一步完善。预计未来几年,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和5G网络普及,相关功能将逐步成为高端新车的标配。即便如此,GM的这项创新已经为未来的安全、舒适出行指明了方向。
想象一下,如果哪一天你在吉隆坡或槟城自驾出行,车载导航突然温馨提示:“前方道路状况较差,建议提前变道或选择其他路线”,那将不再只是科技幻想,而是真正让每一位驾驶者受益的现实。